多年来,由于管理制度的制约和行政管理的约束,学校体育场馆对于社会缺乏开放性,甚至在学校内部也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这种相对封闭的目前状况,高校有关人士认为:学校体育场馆不仅是竞技、健身运动的场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然在服务于学生的前提下向周边社区延伸,也并非不可,只是缺乏相关经营管理依据。
西安交通大学自 1999 年建成交大思源体育馆建成后,学校打破传统观念,将体育馆连带周边的若干篮球、排球、网球和足球场地组成交大思源学生活动中心,进行竞标,交由学校思源物业公司进行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源物业公司在保证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活动前提下,一方面主动联系高水平比赛和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积向周边居民小区延伸、提供体育服务。为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前来锻炼,他们制定了“降低门槛、降低收费标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经营准则,使得前来活动的人数成倍增加。此外,他们还依托交大的办学优势,利用场馆办起了思源篮球学校,再穿插寒暑假举办篮球短训班,在体育培训上也是收益良多。在经营方式上,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积吸引和承接各类大型体育、文化、商贸等活动,实现经营方式多元化,
倡议与深思
1.建立和完善大学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
大学应设立专门机构对所属场馆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一方面可以保证场馆在经营活动中的**率运转,免受多头领导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场馆的业务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整。
2.提高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激励机制
引进和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充分调动场馆工作人员经营开发的积性和创造力,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实现竞争上岗和绩效考评。
3.转变运营观念,实现经营方式多元化
在服务方式、项目、态度、服务时间、服务效果及质量等方面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的同时,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积吸引和承接各类大型体育、文化、商贸等活动,使场馆区域成为多功能的大型活动中心,以提高其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