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场馆目前状况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情况来看,全国共有体育场地数量 81 万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场地的总投资金额约为 2 万亿元。全国在体育场地投资结构方面,近 90%为各级政府财政出资建设的。近十年来,中国体育场馆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4.1%。据统计,截止 2010 年 10 月,全国共有体育场馆 85 万个,其中 60 多万个在学校。这些体育场馆为我国体育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巨大的投资形成很大的资产沉淀,不仅不能做到“以场馆养场馆”,每年政府还要为每个场馆的维护和人员开支投入大笔的经费。从场馆普查的情况看,我国 90%以上的体育场馆资产在闲置和亏损。高投资、高空置率和巨额维护费用使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运营的成因和条件
1.**对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体育场馆要改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要讲究经济效益,积创造条件实行多种经营”。“十一五”规划提出,“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充分说明利用和盘活现有的体育资源,挖掘其潜能,是**对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运营的需求。
2.社会对大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运营的需求
21 世纪的中国,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健康*”“终身体育”“花钱买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等新观念、新思想的建立,需要将具有推动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作用的体育带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内容和必须,因此体育生活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定选择。由于体育场所和设施的不足,我国居民现在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自家庭院、公路街道边和住宅空地等非正规的体育场所,其次是单位拥有的体育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的需求,而大学体育场馆丰富的资源正好能满足居民对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的需求。
3.大学自身对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运营的需求
大学体育场馆投资主体为学校,投资额较大,维护、大修和管理费用高,造成财政巨额支出;缺乏市场运营机制,造成普遍闲置和亏损。同时,当前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是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体育设施是社会参与体育的基础,体育指导能使人们比较系统而科学的掌握体育方式策略,而各类大学无疑在这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体育场馆除了上午、下午的体育课及体育运动队的训练外,大学体育场馆在早晚和周末以及寒暑假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向社会开放经营。无疑,大学自身对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运营有着强烈的需求。